科研不停步,雲端話學術。為加強大型構件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提升我校機器人學科方向特色與影響力,充分激發師生在疫情期間的科研熱情,5月13日,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成功召開上海市大型構件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雲端學術論壇開幕式暨特邀報告。學校科研處處長方宇,研究生處處長、上海市大型構件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張華,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黨委書記虞蓉及學院領導,來自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聯通、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智能制造創新聯合體成員企業等校内外專家、青年學者、企業工程師、研究生等1200餘人次在線參加了論壇開幕式暨特邀報告。論壇由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崔國華教授主持。
研究生處張華處長在開幕式緻辭中簡要介紹了上海市大型構件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基本情況,中心的核心是協同,落腳點是創新,要實現“區域、學科、行業、資源”四協同,努力推動校内外協同交流,促進學科協同發展,實現行業間協同共赢。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黨委書記虞蓉在緻辭中指出,學院當前處于博士點申報和學院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本次雲端學術論壇的交流,對于加快推進學院的轉型發展,優化學科布局和專業設置,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希望全體師生能夠借此平台充分地交流思想、溝通信息、創新思維,提升科研水平。
科研處方宇處長表示,協同創新中心是建設博士授予單位重點支持的省部級科研平台之一。該中心圍繞大型構件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開展一系列的前瞻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希望通過本次論壇,校内外專家學者交流學術思想,共同探讨該領域的熱點前沿與挑戰機遇,促進面向工業場景的深入應用與拓展。
在主題為“大型構件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的特邀報告環節,劉辛軍、陶波、劉海濤、張華軍、餘建波、朱雅光等6位國内機器人領域的傑出青年學者進行了報告分享。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劉辛軍教授做了《新一代加工機器人及應用創新》的專題報告。他回顧了科技創新的内涵和科技創新在人類發展史中的作用,強調了科學和技術創新研究和裝備創新及其在工程應用的重要性,對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模式進行了探讨,并以複雜結構和大型結構件加工為例,重點闡述了工業機器人創新研發的構思、技術驗證以及工程應用,最後對機器人化裝備的創新發展進行展望。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陶波教授報告的題目為《大型複雜構件機器人化集群制造技術與應用》,他指出大型複雜構件在航空航天、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通常需要通過先進的光整加工技術實現高精度、高表面質量制造,以形位精度與表面質量控制為目标的高品質制造是大型複雜構件加工制造的“痛點”難題。此次報告中,陶波教授結合其本人及其所在團隊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科研經曆,為與會師生分享了機器人在制造領域,尤其是在大型複雜構件高品質制造過程中面臨的科技挑戰以及研究體會和進展。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海濤教授做了《混聯加工機器人關鍵技術及應用》的專題報告。他指出,飛機蒙皮、太空艙體和高鐵車身等大型複雜構件是大型飛機、航天裝備、高速列車的核心部件,通常具有尺寸超大、高長厚比、型面複雜等特點,其特殊的結構形态與嚴苛的制造性能要求對加工裝備和工藝均提出了嚴峻挑戰。此次報告中,劉海濤教授圍繞大型構件現場加工需求,并重點介紹國外相關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天津大學圍繞這一主題開展的基礎研究工作與工程應用情況。
上海交通大學智能焊接及精密制造研究所博士生導師、上海海工裝備高效智能焊接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華軍教授以《大型鋼結構機器人自主焊接技術》為題,介紹了海工船舶、港機、橋梁智能焊接制造轉型升級需求及發展趨勢,圍繞大型結構件實現機器人智能化關鍵技術,高效化新工藝、智能化傳感、智能化編程等關鍵技術,以及行走爬壁特種焊接機器人應用及未來前景,海工、船舶、港機及橋梁機器人智能應用典型案例。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中國高被引學者餘建波教授做了《機器視覺與深度學習驅動的産品缺陷智能檢測技術》的報告,針對工業質檢典型應用場景,介紹了基于機器視覺與深度學習的高精度産品缺陷智能檢測技術,缺陷樣本數據集的自動化生成和擴增技術,構建基于雲端的缺陷數據标注流程和機器學習模型的在線增量訓練流程,建立完整的數據增量與自動标注、圖像多尺度分析、圖像濾噪、缺陷檢測、缺陷特征提取、缺陷識别與分類、自适應狀态建模與監控、缺陷辨識與過程知識發現體系。餘建波教授結合其本人課題組在解決産品制造過程質量控制的量化監控、産品缺陷檢測及分類等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的研究現狀與相關學術成果進行了分析和共享。
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博士生導師、工程機械系主任、長安大學道路施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先進控制與機器人研究所副所長朱雅光教授圍繞《大型鋼材螺旋焊縫修磨系統關鍵技術》進行了分享。管道運輸作為石油和天然氣運輸的主要方式,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螺旋鋼管的應用又最為廣泛。傳統的磨削任務都依賴人工或半自動化的設備,生産效率低,磨削質量差,大大限制了管道運輸的建設效率。為解決這一實際問題,設計研發一款全自動焊縫修磨系統,對焊縫輪廓識别、作業路徑規劃和運動控制等關鍵技術展開研究,提出基于螺旋焊縫的輪廓特征識别和标定方法、基于焊縫空間軌迹和截面輪廓的路徑規劃方法和多自由度平台的半閉環協同運動控制方法等。
論壇交流環節,與會師生與專家們積極互動,劉辛軍等6位專家詳細的解答與會人員提出的問題。參會師生紛紛表示,此次學術論壇獲益匪淺,相繼在留言區對專家表示感謝。
此次雲端學術論壇于5月13日-5月15日為期三天線上召開,6場專家主題報告、16場分會場報告,20多位校内外學者共同探讨大型構件智能制造機器人的發展前沿與挑戰機遇,促進航空航天、船舶海工、新能源汽車、軌道車輛等領域大型構件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的學術交流與應用創新。
此次雲端學術論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多所高校、30餘家企業人員參會。論壇依托騰訊會議平台在線召開,同時睿慕課平台直播,睿慕課平台上觀看人數将近3500人次,取得了較大的社會影響。